IV
异域风景系列的产品并不是很多,但其中精品的比例却十分高。从1994年到1998年,TSR共出版了6套盒装设定,14本设定集以及12个冒险模组。成功的为我们完整构筑了一个异域风格的幻想世界。而这一切,异域创作组的几位主创人员可谓功不可没。
科林·马克康姆(Colin McComb),正是这位爱耍宝的光头大男孩一手定下了异域风景沉重但又不失俏皮,灰暗却又不乏开朗的世界基调。而作为一名游戏设计师,他在异域产品线上的作品也都是最重要的部分。作为一个背景空前庞大与繁杂的设定,异域官方产品中光是用于解说外层位面的就有四套盒装设定,而其中的三套都是由科林作为主要执笔完成的。同时,他还执笔完成了有关外层位面神系的设定《圣洁之域》(On Hallowed Ground)和有关恶魔种族的设定《恶魔之相》(Faces of Evil: the Fiends)。一手完成从基础世界到神魔两大集团设定的科林无疑可算是异域风景的总设计师了。
蒙特·库克(Monte Cook)的大名对众多RPG爱好者来说可谓是如雷贯耳,作为龙与地下城三宝书的主要设计成员之一,他对游戏平衡度和基础规则的掌握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凭着多年游戏设计的经验,他针对异域风景系列的特点制作了一系列冒险模组,其中《亡神归来》(Dead Gods)和《派系战争》(Faction War)更是可玩性和故事性皆高的神作。此外,他还为异域世界的生物设计了怪物手册,为玩家设计了《位面旅者手册》(The Planewalker's Handbook)以及星界(Astral Plane)设定《星界导读》(A Guide to the Astral Plane)保证了异域风景在规则细节上的完备性。
如果说把科林比作是异域世界的建筑师,那么蒙特就是为这座建筑打下坚实地基的工程师。正是这两位大师的联手,使得异域成为了RPG游戏史上的经典设定。
当然,异域创作组其他设计师的作品也都有着极高的质量,其中雷·瓦利斯(Ray Vallese)的《印记城诸强》(Uncaged: Faces of Sigil)和蒂姆·比切(Tim Beach)等人撰写的《派系白皮书》(Factol's Manifesto),再加上科林和蒙特两人合著的《地狱之绊》(Hellbound: the Blood War),更可以说是浓缩了异域风景精华的三大设定集。
说到异域,另外一位不能不提的人物就是插画家托尼·迪特里兹(Tony DiTerlizzi)。事实上,异域风景系列头两年的产品除去封面外,所有内页插图都是出自他的手笔。正是这位来自佛罗里达的艺术家将异域风景的世界完美的具象化,使我们能够真切的感觉到异域的一切。他诙谐的画风中充满着天马行空的异想,面对异域这个深厚的世界,他画中那略显童趣的氛围却能意外的切合那股黑色幽默的调子。无怪乎后来人们提到他时,都转而使用“异域小子”(The Planescape Guy)这个亲切的称呼了。而在异域fans中,更是有人宣称“没有迪特里兹插画的作品就不是异域”!(我也是其中一员……)
1995年,也就是异域风景推出的第二年,TSR特别推出了一套以血战为主题的纸牌游戏,其中绝大部分的牌面图像都是由迪特里兹完成的。但是由于市场运作的失败和游戏规则设定上的缺陷(比如说痛苦女士那张牌居然为女士定下了守序中立的阵营……),这套纸牌游戏在市场上遭到惨败,预定推出的6套升级包也只出了一半就不得不中途停止了。不过,过早的退出市场,再加上迪特里兹的名气,反而使得这套牌变得极为珍贵,在拍卖场上常能被炒到高价。
1996年,TSR陆续推出了异域风景主题的两套小说:特洛伊·邓宁(Troy Denning)著的《痛苦之页》(Pages of Pain)和杰·罗伯特·金(J. Robert King)所著的《血战三部曲》(The Blood Wars Trilogy)。
《痛苦之页》讲述了一名失忆武士为了恢复自己的记忆而来到印记城寻找痛苦女士的故事,在追寻自己记忆的过程中,他却痛苦的发现:有些事还是永远不要记起的好……这部小说在爱好者的评论中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在悬念的设置和故事的张力上,本作都有极佳的表现;而反对者则认为,这部小说没能表现出多元宇宙的庞大与多面性,故事主线过于单一,人物性格刻划也不够——然后最重要的是——这部小说中居然出现了痛苦女士以第一人称向读者描述自己所见所感所想的情节,而这是fans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
《血战三部曲》全套书分为《血战人质》、《深渊武士》及《位面之力》三部分,描写了一对被意外卷入血腥战争的表兄妹恋人的遭遇,不但让人们了解了血腥战争的残酷,也体现了多元宇宙中万物归环的原理。相较于《痛苦之页》这套书的境地更为尴尬一些,虽然有不少RPG玩家认为“故事很不错”,但书中存在不少设定方面的错误,例如说:通过传送法术到达印记城,各位面间存在时间差异,还有所谓“痛苦女士直属狮鹫突击队”的出现,这些都让异域玩家们对它给出了极低的评价。
与官方的这两本小说相比,反而到是一本非官方的异域小说《烈火魔尘》(Fire and Dust)更值得一提,本书作者詹姆士·阿兰·嘉德纳(James Alan Gardner)是位小有名气的专职幻想小说作家,也曾获得过星云奖和雨果奖的提名。他本人也是异域风景系列的忠实fans,因此为异域写一部小说就成了件顺理成章的事。九个月的辛苦工作后,他在1995年六月间完成了这部《烈火魔尘》,并由经纪人送给了TSR审阅,但是一直等到1996年六月,TSR才送来了回复——退稿。于是,不甘心自己心血就此埋没于故纸堆中的嘉德纳将整部小说放到了网上,免费提供给广大异域fans阅览,并且在fans群中受到了极佳的好评。
《烈火魔尘》描述了印记城公民布里特林·卡文迪许先生意外卷入一桩针对痛苦女士阴谋的前前后后。作为一部关于异域的小说,它完美的再现了异域风景那混合了沉重与调侃的基调。妙语连珠的主人公和充满喜剧感的故事场景,刻划入微的不同派系成员间差异,男女主角身世中所透露出的那淡淡哀伤,性格鲜明的一干配角与身材火辣(好吧我承认这是个人趣味……)的女反派,再加上贯穿全书的万物归环和万事皆三两大定律,都让读者欲罢不能。当然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同样有一个完美的中文译本,对于异域这个调调,翻译者古留根尾·我我神的名字就是质量保证……
根据作者自己的透露,他本打算是写个四部曲的,而且大致的框架都已定好:《烈火魔尘》中女反派瑞薇的两个姐姐将先后登场,分别出演二号和三号反角;哈泽坎无所不能的叔叔也将揭开那神秘的面纱;当然还有永恒的经典情节“你们其实不是亲兄妹”……但是由于TSR的短视,fans所能做的,大概就只有向诸神祈祷,让嘉德纳终有一天能再次拾笔完成这个奇妙的故事了。
1999年6月5日,英特卫发布了黑岛工作室最新电脑游戏《异域镇魂曲》(Planescape: Torment)的一段预告片。随着片头凝重的音乐响起,当痛苦女士静静飘过印记城的街道上空时,玩家们知道,一个经典就此诞生了。好罢,关于《异域镇魂曲》这个游戏的赞美已经说的够多的了,仅凭“What can change the nature of a man?”这个问题的提出,再多的溢美之词也不算过分。哪怕不看画面,游戏中出现的大段文字描写和对话就足够让一个异域玩家兴奋——毕竟科林·马克康姆作为游戏的设计师,就是原汁原味异域风情的保证。
在《异域镇魂曲》正式发售之前,当时已经收购了TSR的威世智公司出版了根据游戏改编的小说《折磨》(Torment),在《印记城诸强》一书中表现出色的雷·瓦利斯这次却让人大失所望,这部小说的质量被认为根本不能与游戏相提并论。因此,一名玩家莱斯·贺斯(Rhyss Hess) 自己动手将游戏脚本小说化并发表于网上。对于想回味异域故事,但又一时找不到存盘进度的玩家来说,这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http://www.wischik.com/lu/senses/pst-book.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