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世界的规则(之一):“恐惧,战栗,疯狂”   诅咒Curse
 我向你轧去……你这毁灭一切却不曾征服过什么的巨头,直到最后……我会紧抓住你,刺穿你那该死的心脏,以仇恨之名我誓要和你拼到最后一口气!
 
 对复仇的渴望本身就带有可怕的力量。每当世有不平,隐秘之力能听到被冤屈者的哭喊。若是他们对正义的渴求足够强烈——当然,如果他们燃烧着的仇恨也足够炽热,隐秘之力或许会回应。诅咒在魔域世界中行使着残酷却又唯美的公正,但它们也是邪恶的,而且还招致了邪恶……
 
 这一部分给出了降咒的概论,以及诅咒效果、严重程度的衡量。
 
 诅咒的种类:
 魔域世界的诅咒分为三类。冒险者对施法者所制造的诅咒最为熟悉,譬如牧师所施展的降咒术。然而在魔域世界,任何角色都可以降下诅咒——被隐秘之力所接受,并由被冤屈者的仇恨所供养,这些被称为复仇之咒。最后,有些人自愿,或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愤怒的力量引诸自身,这些被称为自应之咒(self- induced,我的第一反应是自催化……)。
 ————————————————————————
 复仇之咒
 在哥特类的故事中,复仇之咒比比皆是。当一个人认为自己被错待,并在其愤怒之中,希望冒犯者陷入万劫不复,复仇之咒即成现实。即使最卑微的农夫也可能呼唤最可怖的强大力量。举例如下:
 
 *一座豪宅的领主纵犬于因偷窃而被抓的维斯塔尼小孩。被屠戮的孩子的母亲承诺道,领主必将失去他的第一个孩子。当他的头胎出生——那是个凶残的怪物(murderous spirit naga,这里还是把想象留给大家比较好……)。
 *隐居的法师被指控为杀害孩童的凶手,当作女巫处以火刑。即使当火舌舔着她的双脚,她发誓某天必将回来毁灭这个冤枉她的村落。
 
 施展诅咒时要进行诅咒检定(见下文)。复仇之咒的对象不能进行豁免,法术抗力也不能保护他。
 ————————————————————————
 魔法之咒
 魔法之咒是由施法者制造的诸如“降咒术”、“指示术”之类的效果。这一类由魔法赋予力量的诅咒的好处在于,施展者不需要进行诅咒检定,自动生效。但是对象可以利用豁免能力和法术抗性对抗诅咒。
 实际上,任何效果持续的有害法术,在魔域世界的民间传说中看起来都像是诅咒,譬如疯狂术、变形他人、邪居术等等都出现在传说之中。但是,施展这类法术不应用在这一节提到的任何规则。
 自应之咒
 有些时候,诅咒的引起者和承受者同为一人。被内在的欲望或困绕所驱动,角色召唤了恶毒的力量,自愿将劫数加诸自身。著名的例子就是斯特拉德之书中记载的,关于鸦阁堡的斯特拉德•凡•扎若维赤的故事(细节省略,可参考yy的RL世界简介)。
 自应之咒是被隐秘之力所操纵的,引发隐秘力检定。任何渴求黑暗之赠予的角色都可以自愿在隐秘力检定中失败,表示其对“终极黑暗行径”的忠诚。
 ————————————————————
 创造诅咒
 引发任何诅咒的第一步都是诅咒的创造本身。每一诅咒都独一无二,能够导致出几乎任何的结果。诅咒之气氛越浓,被隐秘之力听到的可能也越大。
 
 言辞wording
 回到那个罪名不实的女巫的例子。若是她的临终遗言如“记住我的话,我会回来的!当我回来时你们都会后悔!”这么陈腐,那可不够引人注意,更糟的是模糊的诅咒也不能解释那将如何生效。然而,想想当那被指控的女巫以不寻常的冷静立足于火舌之上,情绪激动地注视着嘲弄她的人群之中那每一张脸庞,并在火焰吞没她时发表了这样的演讲:
 村中七婴无故死,烈火灼我冤屈身;
 柔荑今生未染血,从此化作修罗刃;
 代代七子皆夭折,岁岁冬日见亡魂;
 七世转生为汝女,千人万物复归尘!
 这可就令人印象深刻得多得多啦!不仅引发诅咒的人物的仇恨一览无余,也为诅咒如何生效制订了详细的指引。
 诅咒也应该反映诅咒者的人格特征,以及诅咒当时的环境。对诅咒较在行的角色若有足够的时间,应该注意诅咒的高度风格化的韵律和发音,有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传说中守护着图坦克汉姆之墓的诅咒:“打扰国王宁静者,将被死亡之翼降临。”那维斯塔尼孩子的母亲为了对领主的复仇,将诅咒融入这样的韵律:
 毒如蛇蝎,杀吾独子,报应不爽,子嗣如斯。
 另一方面,在强盗的兵刃下丧生的当口儿,角色可没那个工夫拽文。临终的角色或是粗鲁的武夫或许会迸出一句短促却“甜美”的诅咒。卡利班也许会嘶嘶道:“阁下的盛情仁心,这世道定当予以报答!”无论何时,被诅咒的冒犯者若是再粗鲁残忍地待人,其体貌或许会发生变化,导致OR值的修正。
 
 游戏机制
 诅咒虽然要细节化,但绝不应该牵涉到规则内容。“当你最需要力量的时候扣你两点力量呀!”这种煞风景的话还是不要出口的好。“最需要力量的时候给我败呀!”却可以保证游戏正常进行。
 
 宽度限制
 只是阻止对方使用能力的诅咒(比如剥夺法师施展法术的能力,或永久降低属性点),通常通过挫折而不是折磨来达到目的。远远比这更阴险而有效的,是保留其能力,但却让她在使用时无比痛苦。对法师而言,更好的诅咒是让她在施展法术时承受令人目眩的头痛,每法术等级造成1点伤害。扭曲而不是摧毁受害者的能力,更有可能生效。
 
 罪与罚
 诅咒的“条件化”应该足以映射出引发诅咒的冒犯。最有效的诅咒,会在每一次出现时提醒被诅咒者那些越轨的行为。例子中的被指控的女巫和不平的维斯塔尼母亲都给出了“配得上”那罪行的诅咒,正如鸦阁堡主的故事一样。
 更多的定制诅咒的例子,可能包括:在暴怒中犯下杀戮之罪的野蛮暴徒,每当陷入狂暴就会变为兽化人;一个毒死了竞争对手的歌剧主角会发现她的声音不成人样;在战前抛弃了同盟的懦弱战士,只要在同一个地方睡过两次就会做恶梦,于是被诅咒为永远逃亡……
 持续vs触发效果
 诅咒大都呈现持续或即时的效果。持续效果一直毒害着受害者,永不停止。这些效果可能包括:变形成另一种生物的强烈变化;永久失明;未亡而不死。然而,通常这些持续诅咒较为柔和。强烈而持续的效果被认为有宽度限制,因此发生的几率降低。
 触发的诅咒效果只在特定情况下,或是当角色做出特殊行为时发生。被侵染的狼人会在满月下变为饥饿的野兽——经典的触发诅咒例子。更多例子包括:一说谎就口吃的游荡者;一旦回到祖居之地就变成邪恶阵营的继承人。维斯塔尼母亲提供了另一种触发诅咒的方式:如果领主从未生养儿子,那么诅咒不会生效。受害者只要不触发条件,就能正常地存在着。
 
 脱咒之约
 每个诅咒都应该包含脱咒之约——受害者能将自己从诅咒中解脱出来的某种方法。诅咒不可能被魔法所永久消除,因此脱咒之由至关重要。在譬如“未亡不死”的致命之诅咒中,移除诅咒意味着受害人的死亡,但那也是一种解脱。大多数情况下,诅咒会提供一种更真实的解脱机会。
 脱咒之约包括两种形式:规避与救赎。规避之约让受害者通过躲避触发条件来停止诅咒。比如,一用剑就丧失力量的战士可以换一种武器。所有触发类诅咒都包括了规避之约。
 救赎之约让受害者有了一种永远消除诅咒的方式。一个角色可能被诅咒为,在她帮助了七名维斯塔尼人之前她永远见不到自己的家乡。当她完成这七件善事,诅咒解除。再一次看看那被指控的女巫:她预言每个冬天这个村子里都要死七个孩子,持续七年。之后,诅咒者就会回来毁灭这村子。如果村民——或者他们请来帮忙的英雄们——能打断这死亡的图腾,诅咒就会消除。如果七年没有死49个孩子,愤怒的灵魂就会前往她最终的安息。
 
 严重度
 DM一旦创造了诅咒就必须决定其影响受害者生活的力度。针对每个诅咒,可以应用“严重度”衡量。
 ————————————
 困窘之咒:
 +1 OR。著名例子:染黑偷窃者的手——维斯塔尼习俗。
 举例:
 眼睛变成另一种颜色,或像余烬般发热。
 小痉挛:面部抽筋或手指扭曲
 头发灰白或脱落
 痛的创口、有污点的肌肤
 分叉的舌头
 手发黑,六指
 获得一种奇怪的习惯
 结巴或嘶嘶发声
 喜吃生肉、骨头、血
 ————————————
 挫折之咒 +2OR
 举例:
 某项属性-2
 -1攻击或豁免
 轻微的恐惧、颤栗、疯狂效果
 色盲
 显著外观变化:野兽般面容、有皮毛或鳞片、驼背、短尾、长高或变矮1尺以内。
 声音不成人声
 每天必须吃一些奇怪的东西:生肉、血、金子、泥土等。
 ————————————
 烦恼之咒 OR+4
 举例:
 某项属性-4
 -2攻击或豁免
 中度的恐惧、颤栗、疯狂效果
 耳聋
 被受害者的鬼魂纠缠
 主要外观变化:发育不全的翅膀、双手成爪或蹄、变性,面容恐怖
 每天必须吃一些奇怪的东西:生肉、血、金子、泥土等。
 人格变化:不可控制的某种欲望,或伦理阵营改变:触发
 ————————————
 险恶之咒 OR+6
 举例:
 某项属性-6
 -3攻击或豁免
 严重的恐惧、颤栗、疯狂效果
 目盲
 变成狼人
 道德阵营改变:触发
 变形为某种生物:蛙、蛇、鹰
 必须以一些奇怪的东西为食:生肉、血、金子、泥土等。
 被怪物跟踪
 死后成为亡灵
 ————————————
 致命之咒 OR+8
 举例:
 某项属性-8
 -4攻击或豁免
 折磨致死
 目盲
 立刻、永久地变成一种怪物:鬼婆、构装、亡灵等
 永久阵营改变
 每天必须杀戮,或是积累性惩罚值
 ___________________
 降咒
 当诅咒被创生后,DM需要确定诅咒如何生效。给出任何诅咒都必须在可论证的方法下完成:诅咒从施咒者的情绪中汲取力量。在大多数情况下,施咒者响亮而清晰地说出(或是尖啸出)诅咒。但诅咒并非任何基于声效的攻击。目标并不需要听到诅咒,也能被影响,而“沉默术”更不能阻止降咒。具体动作也可能施加诅咒,比如将警告的字句刻在坟墓上,或将某人的仇恨倾注于某件被诅咒的魔法物品上。
 
 魔法之咒的实施,类似于任何其他魔法。复仇之咒需要进行诅咒检定:以魅力检定外加环境修正来实施。DM的第一步诅咒检定是判断诅咒的合理化和场景戏剧化。
 
 合理化
 合理化判断是一种隐秘之力的公正量度,它将判断诅咒的目标是否应该成为受害者。它将冒犯者越轨的严重度与施咒者复仇的欲望作出衡量比较。诅咒的合理化越高,实现几率就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合理化是由施咒者的角度出发的,即“她是否认为自己受到不公”比事实更加重要。一队英雄荡平一个恶棍的巢穴并将其击败,阻止一场可怕的献祭,是 “相当正义”的行为,但在那恶棍的角度来看,她被严重地委屈和侵犯了——也许那献祭是为了保存爱人的生命。因此她临死时的诅咒将非常合理化。
 
 在游戏形式上,合理化程度分为3类:不合理、合理、非常合理。
 不合理:无根据;目标不应得此惩罚;而且施咒者知道上述情况。试图对所有敌人滥用诅咒之力的角色将发现她的所有诅咒都归为此类。同样,对轻度越轨的目标施展严酷的诅咒也不合理。
 合理:公平。施咒者被冤屈错待。目标确实该受到惩罚。诅咒的威力符合越轨程度。可以牵涉到无辜者。
 非常合理:为了报复可怕的侵犯而设下的诅咒。施咒者必须经历严重侵犯和冤屈,目标确实该因其罪行而受罚(此罪行引发隐秘力检定)。
 
 戏剧化
 提高了剧情戏剧化效果的诅咒将被增强,比起对游戏氛围并无帮助的诅咒而言要更强大。如果以“今天天气……哇哈哈”之类的口气随口说出诅咒,将会得到非常低的戏剧化效果。相对而言,歇斯底里的施咒者疯狂地撕扯着头发并不受控制地哭泣,可能带来高的剧本效果,因为所有玩家都可能将游戏停顿一下,沉浸和体会这一诅咒。
 
 临终诅咒应特别值得注意。若是角色在临终前以最后一口气迸出诅咒的言辞,将愤怒和仇恨倾注于其中,则诅咒更有可能生效。施咒者一般在发出诅咒后立刻死去,即使她本该可能被救活。一些贤者认为,或许施咒者将自己生命的力量转化为诅咒本身,并增强其效果。据说只要临终诅咒尚未成真,施咒者就无法复生。
 ——————————————————————
 进行诅咒检定
 当NPC对另一NPC进行诅咒,DM所首先考虑的问题应该是:这是否能添加入故事之中?能够增加故事戏剧程度的诅咒应该加入,而缺乏故事性的则不应该。当牵涉到玩家人物(不论PC作为施咒者还是受害者)时,复仇之咒需要经过诅咒检定。步骤如下:
 创造诅咒:清晰的比模糊地更加有效
 决定合理度:非常合理:检定DC=20。合理:25。不合理:30
 决定严重度:从1到5
 隐秘力检定:为施咒者进行隐秘力检定,失败几率由严重度决定(见下文)。若隐秘力检定失败,隐秘之力听到了她的欲望……
 决定修正:表3-5
 进行诅咒检定:魅力检定对抗合理化DC。对抗成功则诅咒生效。
 表3-5 诅咒检定修正
 言辞 修正值
 提到游戏内语言 -3
 包含宽度限制 -3
 未给受害者“量身订做” -3
 缺乏脱咒之由 -3
 隐秘力检定 结果
 成功(不被DP注意) -5
 失败(被DP注意) +5
 戏剧化
 高 +5
 平均 0
 底 -5
 临终 +2
 施咒者背景
 男性 -1
 女性 +2
 施法者能力 +1
 并非施法者 -1
 拥有“愤怒之声”专长 +4
 外来者 -2
 施咒者阵营、
 守序 -1
 混乱 +1
 善良 -1
 邪恶 +1
 ————————————————
 消除诅咒
 唯一的永远消除诅咒之方法是通过“脱咒之由”。维斯塔尼人可以移除自己设下的诅咒,其他施咒者则不行——一旦诅咒生效它就拥有了自己的“生命”。
 
 诸如“移除诅咒”之类的魔法效果可以暂时缓解诅咒的效果,但是其对象必须先通过意志检定。对于魔法之咒,DC正常判定,但是诅咒的严重程度有额外修正:
 DC=10+法术等级+决定法术效果的关键属性修正+严重度修正
 对于复仇之咒,DC=10+1/2人物HD+施咒者魅力修正+严重度修正
 诅咒严重度 DC修正
 困窘 0
 挫折 1
 烦恼 2
 险恶 4
 致命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