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
作为RPG游戏的背景设定,一个产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能让玩家充分体会到这个幻想世界有别于普通世界的氛围。而一个优秀的背景设定往往具备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化气息:克莱恩大陆上的龙枪世界描述了作为普通人的英雄与命运抗争的史诗;魔域传奇则散发着一股幽暗诡异的哥特式恐怖气氛;当费茹大陆上冒险的玩家们在遗迹里追忆往昔魔法帝国的荣光时,浩劫残阳的玩家们却得顽强地在荒芜的沙漠上求生存。
异域风景自然也有它自己独特的格调,当玩家们探索广袤的多元宇宙时,这种风格就会在不经意间深深映入他们的脑海。或许是印记城建筑物那上翘的屋檐,或许是慈悲灭绝会(Mercykillers)卫兵血红的盔甲,又或许是闹市区那个泰伏林小女孩的眼泪。但给人印象最深的,无疑还是游戏过程中对哲学命题的思辨。
异域设定探讨的是关于人的信念与思想,是有关“多元宇宙的本质”这一哲学命题。但它又不等同于那种枯燥乏味的抽象文字。在异域世界里,多元宇宙的本质并不单纯是一个问题那么简单,它本身就是生活的一个方面:
异域风景是一个生者与死者共存的世界。如同但丁曾漫步于地狱、炼狱与天堂一样,玩家在冒险过程中所探索的位面,可能就是死后将要被送往的地方。因此,他可以清晰的体会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将会为自己带来如何的回应;异域风景也是一个抽象事物具象化的世界。在这里,牧师们不再是向某个缥缈虚无的神灵祈祷,而是向一个“真实”的,能够拜访到的神力存在(power)祈祷。恶魔也不再是召唤出来的噩梦,而可能是在酒馆里和你一起畅饮的酒友;异域风景还是一个无所不包的世界。这里是神祉,恶魔,吉斯彦克人和撒拉蟾族称为“家”的地方。而作为其它世界主角的“人”,只不过是这里的过客而已。这是一个“万事皆有可能”的地方。
所以说,在外层位面,你所寻求的问题答案就在你自己每日的生活中。在异域冒险的旅程中,你的思想指引着你的行动,而行动的结果又会促使你思考,进而改变你的思想。
当然,你在多元宇宙中索要探讨的哲学命题远不止这一个而已,从被广泛接受的多元宇宙三定律(多元宇宙之中心、万物归环、万事皆三),到只被一部分人接受的各个派系哲学,都值得让你好好动动脑子。
异域风格的另一典型组成元素就是所谓的“传送门文化”。在多元宇宙中冒险,距离是一个大问题。每一个位面的大小都是无限的,而在不同维度间位面的跨越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解决之道就是传送门。在其他战役设定中,传送门通常被描绘的十分华丽(想想龙枪中大法师之塔里通往无底深渊的传送门罢),而在异域风景里,传送门这个其它世界里神秘的概念被大大世俗化了:任何门,任何拱形空间,甚至是任何你能穿越的空间都有可能成为传送门。而要激活一扇传送门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有与之匹配的钥匙。同样,传送门钥匙在这里也不仅限于具体的钥匙或是“芝麻开门”之类的咒语,一切东西都有可能成为钥匙,一颗大白菜、一把铜板、一首歌、一个手势,甚至仅仅一个念头都可能为你打开适合的传送门。这样一个设定无疑为异域风景添加了极大的趣味,因此,寻找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传送门和钥匙也就成为了每个异域冒险中必不可缺的部分。
那么,除了哲学和传送门之外,根据“万事皆三”这一定律,异域风景的世界还有什么招牌式的组成元素呢?答案就是血战(Blood War)。
血战是指异域设定中,守序邪恶的巴特兹恶魔(Baatezu)和混乱邪恶的塔那利魔族(Tanar'ri)间持续了无数世代的血腥战争。但是,你绝对不要天真的以为,这场战争只是单纯的下层位面之战,而你则可以坐在边上看好戏。不,血战代表了多元宇宙最大的两股力量——守序与混乱之间的争斗,流血的部分也许目前还只限于邪恶的下层位面,但那不过是冰山一角,事实上,整个多元宇宙都已经被卷了进来。玩家们在外层位面冒险时所遇到的一切事件都有可能和血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有可能是恶魔们某个阴谋的一环,而这阴谋的后果,则很有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战局的走向。这可绝不是什么好事——无论哪一方获胜,都会引起多元宇宙中熵的变化,从而使多元宇宙走上灭亡之路。而你,作为主角的冒险者,所要做的就是周旋在狡诈的巴特兹和残忍的塔纳利之间,跑遍整个多元宇宙来化解这危机——但不要指望你能终止血战,你所能做到的最好结果,就是使血战恢复到之前的胶着状态。听起来很刺激是不是?没错,异域风景不仅仅能满足那些倾向于思考问题的玩家,对于渴望危险与挑战的玩家而言,他们一样能从外层位面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这,就是异域风景的魅力。 |